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20-22252225
020-22252225
心理咨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报道 >

媒体报道

联系我们
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

地址: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

020-22252225

媒体报道

【信息时报】孩子玩“萝卜刀”是否等于暴力?家长又该怎么做?专家表示: 做好正确引导,也要关注孩子情绪
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:160 发布时间:2023-10-31

    近日,一款名为“萝卜刀”的新型玩具突然在青少年群体中走红,除了有不少中小学生购买外,还有成年人也加入玩“萝卜刀”的行列。有家长表示,这种玩具存在一定危险性,应该进行抵制;也有家长说,这不是玩具本身的问题,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引导。“萝卜刀”为什么会吸引孩子?类似玩具是否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?快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。

号称“解压神器”“萝卜刀”销量惊人

    据了解,“萝卜刀”是一款塑料的仿刀玩具,顾名思义,就是看起来像萝卜的刀子,但刀身是钝的,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。

    记者走访部分中小学附近文具店发现,这些款式多样的“萝卜刀”被放在店铺显眼位置,销售火爆。而在线上购物平台,“萝卜刀”也是销量惊人,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,商家纷纷为这款玩具打上“解压”“重力”“弹跳”“3D打印”等标签,一些销量高的店铺订单已突破20万。

    随着“萝卜刀”的走红,该玩具的款式变化也越来越多,从最开始简易的塑料款,“进化”成夜光款、闪光款、流沙款、铝合金款等。还有“超大号萝卜刀”,刀的长度达40厘米。此外,类似有“攻击性”的蝴蝶刀、拉拔刀、伸缩剑、模型玩具枪、玩具锤子等都穿上了“萝卜”“香蕉”“甲鱼”等可爱的“外衣”,与“萝卜刀”玩具关联销售,有商家甚至在商品广告海报上标注“枪刀组合玩更嗨”吸引消费者。

    在短视频平台,“萝卜刀”相关视频也非常多。有些商家在销售的同时教消费者如何去玩。除了玩法教学,网上还有示范自制3D打印版本、纸模版本、雪糕棒版本“萝卜刀”的教程,单个视频播放量高达600多万。“萝卜刀”俨然成为短视频流量密码,在线上线下渗透到青少年群体中。
 


 “萝卜刀”曾伤人小学生眉头被戳伤缝4针

    据报道,9月25日下午,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学发生“萝卜刀”伤人事件,一名五年级学生小李(化名),在放学后和同学玩耍时,被同学用“萝卜刀”戳中了眉头。小李当时感到剧痛,眉头流出鲜血。他赶紧跑回教室找老师求助。老师立即联系家长,并将小李送往医院。经过检查和处理,小李的眉头缝了四针。

    这一场景,充分展示玩“萝卜刀”可能出现的危险性。事发后,涉事同学的家长主动承担了小李的医药费,但尽管如此,小李母亲仍然心怀不忿。

    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热烈讨论。一些网友表示,这不是“萝卜刀”本身的问题,而是家长的监管和教育不到位。他们认为,应该把责任归咎于家长的教育不力,而不是把问题归咎于玩具本身。

家长辩论
反对方 “萝卜刀”会植入暴力意识

    海珠区家长邓小姐表示,“萝卜刀”在学生群体特别是小学生中很火,家里上小学的儿子也想要,但考虑到安全隐患问题没给他买,向他解释原因后儿子也接受了。越秀区家长小安妈妈告诉记者,儿子把她带到学校文具店买“萝卜刀”,当时她不清楚这是什么玩具,后来了解到其危害性,就告诉孩子“这毕竟是‘刀’,容易对人造成伤害”,孩子自然也就不玩了。”天河区家长小宇妈妈质疑,这种玩具会对小孩植入暴力意识,“我坚决制止,孩子玩成习惯动作、肌肉记忆以后就很危险。”另外,孩子们翻转“萝卜刀”的行为看起来也像是一种挑衅,这些都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。

    荔湾区某小学班主任余老师表示,班级中明确禁止“萝卜刀”或关联玩具出现。另外,班级也会加强安全教育,强调同学间互相友爱,不做危险动作。

不在意方 不少文具也有危险性

    不过,也有家长表示不太在意,因为玩玩具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行为,而且打打闹闹是人类基因里自带的,不会因为不让玩,这个玩具就消失。

    至于潜在伤害问题,越秀区家长小伍妈妈表示,这取决于怎么看待这种玩具。比如纸的边缘很薄,也会割伤手,那么是否让孩子不要写作业也不要看书?另外,三角尺、圆规、铅笔等文具不正确使用也会有危险性,因为都能捅伤别人。“再说了,我们小时候还玩过玩具枪,伤害性要比‘萝卜刀’大多了,但我们小时候玩得很开心呀。”“当然,我也知道,我们应该明确告知孩子,无论使用什么物品,都绝不能将其用于伤害他人,甚至不能用手指指向他人,就像小时候玩枪时,大人会教导不要瞄准人或动物一样。”

    海珠区家长蔡女士给女儿买了“萝卜刀”玩,她认为日常做好引导即可,无论是玩具或文具,都需要注意使用安全,以及把握同学、朋友间玩耍的度,“玩得太兴奋,小小的玩具或文具都可能成为‘武器’,要有安全意识,也要保护好自己。”

专家分析
家长重在关注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拓宽玩耍内容


    实际上,以“刀枪棍棒”形式存在的玩具已有多年历史。这次“出圈”的“萝卜刀”是否会有激发青少年暴力想法的导向?对此,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刘宇翱分析,刀枪棍棒形式的玩具赋予青少年的影响不一定就是“暴力”,认为其与暴力行为建立联系的观点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撑论证。“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玩具都会对他造成一定影响,至于造成怎样的影响,因素复杂多样。不同儿童个体对同一件玩具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,这与其家庭、社会背景、教育程度、孩子本身的认知有关。”因此,面对“萝卜刀”这类玩具,刘宇翱建议家长着重引导孩子对其产生正确的认知,同时也要明确使用方法。

了解玩这类玩具的背后原因

    近年,黏黏乐、指尖陀螺、盘串等指尖上的玩具越来越流行,刘宇翱观察发现,这些玩具大多是为了让孩子缓解压力,“青少年感到压力大、情绪焦虑时,就会喜欢活动自己的手指。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玩这类玩具时,要关注背后原因,可能是孩子的从众心理,也可能是因为有心理压力需要释放。”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,了解孩子对这类玩具有何认识,玩这类玩具的出发点。另外,家长如果担心,也可以把自己想法和孩子商量,无论玩或不玩,家长和孩子都最好欣然接受沟通结果。

引导孩子拓宽玩耍的范畴

    刘宇翱提醒,家长平时要注重教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,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,培养积极的社交技巧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处理情绪能力。现实生活中,一些孩子遇到情绪问题,没有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和表达方式,就容易变得暴躁,甚至攻击他人。一旦发生冲突,家长一方面需要面对不愿意表达或者沟通困难的孩子,另一方面要面对来自学校的压力,就会容易丧失耐心。这时,作为孩子的监护人,家长更要先冷静下来,引导孩子把事情原委表达清楚,以便后续解决问题。

    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,刘宇翱建议可以玩拼图、乐高等动手型玩具,有助他们锻炼空间认知、问题解决、逻辑思考以及动手能力;折纸、陶艺等手工类也能培养青少年创造性、耐性和专注度;还可以结合孩子的个人兴趣进行阅读、写作、音乐、绘画类的活动,这类活动能作为孩子表达个人想法的渠道,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、自尊心和自信心;此外,青少年参与团队游戏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,提高交际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