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20-22252225
020-22252225
心理咨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发育行为 > 自闭症 > 自闭症的案例 >

自闭症的案例

联系我们
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

地址: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

020-22252225

自闭症的案例

自闭症男孩向上北大
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:236 发布时间:2021-08-22

  原标题:想上北大的男孩和陪读妈妈——自闭症教育路在何方

  【新浪网报道】:据估计,我国有18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超过160万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里,由父母和亲人照料,能在普通的学校里就读的学生凤毛麟角。对于这些自闭症孩子来说,能有一张书桌,有理解和接纳他们的老师和同学,都是一种奢望。今天是第六个世界自闭症日,我们继续来关注自闭症儿童如何上学的话题。

  “我喜欢数学物理,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,不喜欢政治历史。比如在考试的时候让我们选错误的出来,我只喜欢正确的,我不做错事。”

  凌益州是湖南株洲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,胖乎乎的脸上戴一副厚片眼睛,总是微笑着,看上去和普通的高中生没有什么不同,他的愿望是上北大。

  事实上,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。在中国,十八岁以下的自闭症患者有164万,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呆在家里,能在普通学校里就读的是凤毛麟角。

  创造奇迹的是他的妈妈蔡雪梅。作为一名收入不菲的工程师,在知道孩子患有自闭症后,蔡雪梅毅然辞职在家照顾儿子。在被七、八家小学拒收以后,凌益州终于走进了课堂。

  “记得第一次上课,他啪地把书扔到地上,说汽车掉到山下去了。后来慢慢的我就陪读了,我又变成一个小学生,搬个小板凳坐他边上,从小学一年级读起。”

  自闭症的孩子不和人交流,行为刻板、存在社交障碍和语言沟通障碍是他们的特征,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智力正常甚至超常。让适合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,有助于他们适应和融入社会,对其他孩子来说,也可以从小学习如何关心和帮助别人。

  学校拒收自闭症孩子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学生家长的反对。曾有媒体报道,北京曾出现过30多名家长联名劝退自闭症学生,出现罢课。此外,深圳等地也有类似事件发生。蔡雪梅说,她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
  “从上学的第一个晚上,我就开始,班上有58个学生,57个家庭我都走到了,我说求你们,不要去学校告状,两个星期以后如果还有问题我自己带他回去,绝对不会影响你们正常孩子.”

  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》显示,绝大部分自闭症家长希望孩子能随班就读。在国际上,对自闭症儿童采用融合教育是通行的做法。在美国,进入普通班级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比例已经占到9成。然而,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似乎并未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。

  王秀卿老师在自闭症康复机构星星雨工作已近20年。她估计,目前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比例不足一成。

  “有一个孩子,已经三年级了,智力完全没问题,英语呱呱的,从来都考前三名。但老师说这些天孩子每天下学要打和推别的学生,让他退学。孩子每天在问,为什么我考得好老师不夸我,也不给我安排同桌。老师说,如果给你孩子安排同桌他会影响别人,不可能给你安排同桌。”

  在王老师看来,如果学校和老师能对这些孩子更接纳,他们未来的路将走得更远。在星星雨执行主任孙忠凯认为,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,但前提是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。

  “不是把孩子塞到教室里,而是根据他的特点提供个性化需求。比如设立特教老师,有特殊的教具和教室,给他们全面的支持。目前能上学的情况还是混读在里面和其他孩子一样,而不是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化的教育。”

  北师大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也认为,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,并不是简单地接纳,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,比如建立起陪读制度。

  “一个班现在三五十人,秩序就没法弄。这个是需要陪读的,发生情况进行安抚或者把孩子带走。现在国家这块没有支持,家长花钱请一个陪读,有的学校还不让陪读进去,只能在门口等。”

  特教老师是自闭症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重要条件。然而,由于工资待遇不高,工作前途不被看好,中国的特教老师数量只有3万多人,远远不能满足需要。

  “中国有特教资格的老师数量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。而我们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倍,折合配备的比例是人家的百分之一。”

  十年前,中国的一些学校开始进行融合教育的实践,创建资源教室,让普教老师接受特教培训等等,而政府也在不断推进随班就读,但这些还远远没有做到系统化和制度化。王秀卿老师看来,自闭症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,这是整个社会服务体系所决定的。

  “你要给他准备很多方面,就像肢体有问题你就要准备轮椅,还有轮椅的地方。一系列配套都要上来,而我们现在根本没有配套,所以有些孩子很艰难。”

  事实上,自闭症孩子和家长们面对的难题还不止这些,除了上学以外,孩子们终有一天要走入社会,他们如何找到一份工作,如何养活自己,父母不在了谁来照看他们,这都是父母们无法面对的问题。

  “我赚100万1000万,儿子不会花,又有什么用呢。我要让儿子自己会花钱,自己能挣钱,我百年后我儿子知道春天穿春装,冬天穿棉袄,饿了吃饭晚上睡觉,这样我就满足了。”

  凌益州的妈妈蔡雪梅的愿望简单如此。但她的愿望能否实现,不仅需要她和儿子的共同努力,更需要整个社会支持体系的配合。